/skin/images/banner.jpg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佛学文苑 > 基础佛学

修行的九大难关(二)

2021-07-13
2252 次
第五关:遇到境界不起烦恼

经书佛号念了不少、名相佛理也听了不少,但遇到境界我们的心念是否能始终如常、不起烦恼?又是否能在生起的瞬间有所觉察、忏悔呢?

生活中,我们厌恶“996”,自嘲“打工人”,但除去睡眠时间,却无时不刻在为“贪嗔痴”打工——

遇到“喜欢的人与物”,会想尽千方百计要将其追求到手;得不到会失落、愤恨、嫉妒,得到了又盼望更好的;

微博冲浪,遇到有人对自己或自己喜爱的明星出言不逊,是否能忍住上头的热血;事过境迁,心念又是否能不再缠留于往事?

第六关:对待众生,心行平等

佛教历来倡导“众生平等”,劝勉佛弟子消除执著与对立的心念,但我们在修行中却不时会以“自我”为中心,将人事物予以分级,例如:

当我们由某位法师代授三皈依后,是否会生起诸如“我皈依的师父”比其他法师更厉害?师父教“我”的法门比其他师兄更好?

当我们与同修探讨问题时,是否会认为“我学佛的时间久、应该听我的”“我懂的比你多,信我准没错”?

当我们于佛前虔供香花鲜果后,遇到街边的行乞者,是否也能无私布施?当我们恭敬顶礼法师后,遇到外卖小哥、保洁员等法师以外的人是否也能恭敬致谢?

对此,普贤菩萨在《华严经》中曾作开示:于诸病苦,为作良医。于失道者,示其正路。于暗夜中,为作光明。于贫穷者,令得伏藏。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。



第七关:不说是非,谨言慎行

现代人常利用网络“言行无忌”,自认为“说几句怎么了,又不犯法”但一句话,可能会把人推向深渊,也可以使人放下轻生的念头。

在日常的交谈、评论中我们是否能做到不为自利而说谎、刻意讨好他人,不随意评价、贬低他人,不为他人起绰号,不传播不确定的消息,不挑拨离间?

第八关:发现身边的善知识

虚云老和尚曾开示:“现今佛不在世,善知识代佛弘法,亲近之也能了生脱死。但善根浅薄的,会善知识也难,纵有缘见面闻法,不明所说之义,也无益处。”

我们常感叹当今善知识难寻,但观音菩萨早已开示将会依众生根机化现种种形象度众,我们所缺的并非是“善知识”,而是遇到善知识的“福报”与辨明善知识的“智慧”。

他可以是身边的每一个人:那些批评我们、纠正我们错误的人;伤害我们、磨练我们心性的人;侮辱我们、训练我们忍辱的人;欺骗我们、增进我们智慧的人;蔑视我们、撼动我们执著的人......

第九关:坚持度自己、度他人

在《地藏经》中,佛陀曾告诉地藏菩萨众生刚强难度,即使一时遇善知识被度化,不久后又会受烦恼欲望所牵,对此菩萨应无有疲厌、坚持反复度众。

对于当今的佛弟子,戒奶茶、戒熬夜都尚且艰难,面对花花世界的其他诱惑,又是否能坚守佛陀的言教,依教奉行呢?

面对不会使用手机、虚拟支付的父母,面对“怎么教也教不会”的孩童,又是否能有佛菩萨那样的毅力与耐心去反复教导呢?


Copyright © 九华山寺庙-九华山慧居寺官网 技术支持:池州企速网络